中美关税暂停!绒毛浆成本回落

发布日期:2025-05-13 17:11 来源:中美经贸会谈公报、行业供应链数据及企业调研

  5月12日,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日内瓦达成突破性共识,双方宣布暂停持续多年的关税战,并建立长期磋商机制。这一举措为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卫生用品行业注入一剂“强心针”——自2018年贸易摩擦以来,美国加征的关税已导致绒毛浆进口成本飙升50%,现货价格一度突破1.2万元/吨,下游企业长期承压。尽管此次协议暂未明确关税调整细则,但供应链紧张局面有望短期缓解,而国产替代的技术瓶颈与产能缺口仍为行业长期发展的隐忧。

  关税战暂停绒毛浆进口成本或迎拐点

 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,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导致卫生巾、纸尿裤核心原料——绒毛浆的进口成本骤增50%,现货价格一度翻倍,国内出现“捂货惜售”现象。此次协议虽未明确关税调整细节,但双方同意建立磋商机制,释放出缓和信号。若美方后续落实关税退坡,进口绒毛浆价格有望从当前1.2万元/吨高位回落,缓解下游企业成本压力。 

  短期喘息供应链困局暂缓 企业仍存隐忧

  行业数据显示,中国每年约90%的绒毛浆依赖美国进口,关税战期间国内中小型企业库存仅能维持1-2个月,部分企业被迫暂停生产计划。协议达成后,短期内进口渠道有望恢复稳定,头部品牌企业或通过转口贸易(如东盟)降低关税成本,但中小企业仍需面对供应链波动风险。此外,美国长滩港货运量下降30%、加州地方经济反关税政策等矛盾,显示美方内部压力或加速关税松绑进程。 

  国产替代技术瓶颈与产能缺口待破局

  尽管政策推动“以竹代木”战略,竹浆纤维替代率从10%提升至30%,但国产绒毛浆在白度、纤维长度等关键指标上仍无法替代进口产品,且年产能仅60万吨,供需缺口高达140万吨。头部纸企如太阳纸业虽加速技改扩产,但新增产能需至2025年底逐步释放,短期内难以填补缺口。 

  行业呼吁建立供应链协调机制应对长期风险

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建议,需通过政府、行业协会及头部企业协同,建立供应链应急协调机制,打击恶意囤货炒作,同时推动技术标准升级和设备改造,提升国产浆质量。此外,部分企业尝试混用国产与进口浆料,但设备适配性不足可能影响产品性能,需进一步研发支持。 

  展望合作与博弈并存 行业韧性面临考验

  此次关税战暂停虽为行业赢得喘息之机,但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与国产替代的滞后性,注定卫生用品行业的突围之路充满挑战。专家指出,若企业仅依赖进口成本回落而放缓技术升级,或将再次陷入供应链“卡脖子”困局。政策层面需加速推动竹浆纤维技术标准升级,头部企业应牵头整合资源填补产能缺口,中小企业则需通过多元化布局分散风险。唯有在“短期纾困”与“长期攻坚”间找到平衡,中国卫生用品行业方能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掌握主动权。

 编辑:安然 校对:苏晶

此文章为本网转载其他媒体、网站、自媒体,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,版权归属原网站和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网撤销删除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纸视界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商务服务供稿服务法律申明招聘信息

中纸科技文化发展(江苏)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24 苏ICP备2021004631号-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苏B2-20230786

顶部